|     一、地塞米松对大鼠足肿胀的抗炎作用虚拟仿真实验建设          1.   系统概述          系统主要通过三维仿真技术对地塞米松对大鼠足肿胀的抗炎作用实验环境及实验设备进行仿真模拟。系统操作者在三维仿真模拟的实验场景中,可通过操作键盘、鼠标点击实验设备、实验环节进行操作,开展针对性的交互使用训练。同时,系统配以图文内容等相关介绍,进行实验教学培训、授课等实验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使学生能够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完成专业的培训和锻炼,建成一套技术先进与实用相结合的实验教学系统。          2.   开发引擎          为保证系统的交互性和扩展性,  PC  端运行的最大分辨率为  1920*1080  。          3.   操作要求          要求根据具体实验内容,符合软件交互方式,支持鼠标操作。          系统提供快速导航功能,指导使用者开展实验。          采用动画的形式模拟实验全流程。          4.   特定功能          (  1  )可随时切换屏幕缩放,返回上一步及实验首界面,要以文字、图片、语音的形式对实验内容加以介绍,方便学生快速理解实验内容完成实验。          (  2  )系统帮助,要以文字、图片、语音等形式,对实验操作进行引导式的帮助,帮助学生快速学习软件操作。          5.   实验模式          学习模式,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实验的练习,提供实验过程的相关指导,学生能够根据提示进行操作,操作错误会有提示。          6.   模型动画技术要求          (  1  )必须按照  1  :  1  制作实验所需场景、模型以及配套设施;          (  2  )标准化建模,引擎场景要做到最大优化,保证系统流畅运行;          (  3  )有近距离交互功能模型需要精细建模,单体模型不能有穿插;          (  4  )场景内模型不能有闪面、重面、破面,不能有多边面,保证场景演示无闪烁现象;          (  5  )布线基于结构优化表现,所有模型必须都要有光滑组,光滑组处理符合标准;          (  6  )模型贴图需要最大限度的利用贴图空间,减少接缝;          (  7  )系统需进行场景烘焙,烘焙不能曝光过度,不能有黑边现象,烘焙方式视场景优化情况而定;          (  8  )系统场景动画要求符合仿真训练要求;          (  9  )系统场景帧率≥  30  帧。          7.   实验内容          (  1  )学习本实验中所用到的实验仪器,如天平、容积测量仪、注射器等。          (  2  )实验采用  10  只  5  周龄  SD  雄性大鼠作为研究对象,依次分别将  10  只大鼠放到天平上进行称重并记录体重,按大鼠体重分为  5  组。如下:          将  10  只大鼠按体重分为  5  组  :150g  ≤体重  <160g  ;  160g  ≤体重  <170g  ;  170g  ≤体重  <180g  ;  180g  ≤体重  <190g  ;  190g  ≤体重≤  200g  。其余大鼠按相同操作进行称量、记录体重并按体重分组。          ▲(  3  )从按体重分好组的  5  组大鼠中,各抽取  1  只放到一个鼠笼中,作为  A  组。使用  3-5%  苦味酸溶液对  A  组大鼠进行组内标记,动物标记采用  3-5%  苦味酸溶液标记,标记原则  :  背部向上,从左到右、从上往下。  (该功能需提供截图证明材料)           (  4  )从按体重分好组的  5  组大鼠中,各抽取  1  只放到一个鼠笼中,作为  B  组。该组为  A:  模型对照组,其余大鼠按照相同方法分成  1  组,记为  B:  地塞米松给药组。          ▲(  5  )在每只大鼠的右后肢足趾踝关节正面上端  1.5  厘米处做标记,保证每次测量容积时在同一部位。使用容积测量仪测量大鼠正常足趾容积,并记录数据。  (该功能需提供截图证明材料)           (  6  )根据大鼠体重,给  A  组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  0.1mL/100g  。根据大鼠体重  (0.1mL/100g  )按照相同的方法对  A  组内其他大鼠进行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对  B  组:地塞米松给药组大鼠进行腹腔注前地塞米松注射液  0.1mL/100g  。          (  7  )两组大鼠给药完成后,  30  分钟后进行致炎处理。其余大鼠按照相同的办法分别测量大鼠右后足趾致炎后  0.5h  、  1h  、  2h  、  4h  和  6h  的容积,并记录数据,连续测量  3  次,取平均值。          (  8  )各组的肿胀度及抑制率的计算公式  :  足趾胀度(  %  )  =(  致炎后足趾容积  (mL)-  致炎前足趾容积  (mL))/  致炎前足趾容积  (mL)x100%  肿胀抑制率(  %  )  =(  对照组平均肿胀度  -  给药组平均肿胀度  )/  对照组平均肿胀度×  100%  。          (  9  )实验结束后,按要求将废弃的动物尸体与器官消毒,并用专用塑料袋密封后冷冻储存,统一送有关部门集中焚烧处理。打扫实验室卫生并进行消毒。          二、青霉素  G  的体外抗菌作用虚拟仿真实验建设          1.   系统概述          系统主要通过三维仿真技术对青霉素  G  的体外抗菌作用实验环境及实验设备进行仿真模拟。系统操作者在三维仿真模拟的实验场景中,可通过操作键盘、鼠标点击实验设备、实验环节进行操作,开展针对性的交互使用训练。同时,系统配以图文内容等相关介绍,进行实验教学培训、授课等实验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使学生能够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完成专业的培训和锻炼,建成一套技术先进与实用相结合的实验教学系统。          2.   开发引擎          为保证系统的交互性和扩展性,  PC  端运行的最大分辨率为  1920*1080  。          3.   操作要求          要求根据具体实验内容,符合软件交互方式,支持鼠标操作。          系统提供快速导航功能,指导使用者开展实验。          采用动画的形式模拟实验全流程。          4.   特定功能          (  1  )可随时切换屏幕缩放,返回上一步及实验首界面,要以文字、图片、语音的形式对实验内容加以介绍,方便学生快速理解实验内容完成实验;          (  2  )系统帮助,要以文字、图片、语音等形式,对实验操作进行引导式的帮助,帮助学生快速学习软件操作;          5.   实验模式          学习模式,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实验的练习,提供实验过程的相关指导,学生能够根据提示进行操作,操作错误会有提示。          6.   模型动画技术要求          (  1  )必须按照  1  :  1  制作实验所需场景、模型以及配套设施;          (  2  )标准化建模,引擎场景要做到最大优化,保证系统流畅运行;          (  3  )有近距离交互功能模型需要精细建模,单体模型不能有穿插;          (  4  )场景内模型不能有闪面、重面、破面,不能有多边面,保证场景演示无闪烁现象;          (  5  )布线基于结构优化表现,所有模型必须都要有光滑组,光滑组处理符合标准;          (  6  )模型贴图需要最大限度的利用贴图空间,减少接缝;          (  7  )系统需进行场景烘焙,烘焙不能曝光过度,不能有黑边现象,烘焙方式视场景优化情况而定;          (  8  )系统场景动画要求符合仿真训练要求;          (  9  )系统场景帧率≥  30  帧。          7.   实验内容          (  1  )观察仪器认知面板中的物品名称,进行仪器认知。          (  2  )打开紫外灯开关,对无菌操作台灭菌  20  分钟。          (  3  )关闭紫外灯开关,等待  10  分钟后,打开无菌操作台照明开关、通风开关,开始实验。          (  4  )使用标记笔将小试管进行编号。          (  5  )打开牛肉膏汤瓶盖,使用移液枪向  1  号小试管中加入  0.5mL  牛肉膏汤。          (  6  )使用移液枪分别向  2-9  号小试管中加入  0.5mL  牛肉膏汤。          (  7  )使用移液枪吸取  0.5mL  的  40U/mL  青霉素  G  药液,并将移液枪中的青霉素  G  药液转移至  1  号试管。          (  8  )使用无菌吸管对试管内溶液进行吹打,混合均匀。          ▲(  9  )使用移液枪吸取  0.5mL1  号试管中混合溶液,并将移液枪中的混合溶液转移至  2  号试管,进行倍比稀释。  (该功能需提供截图证明材料)             (  10  )依此法逐管进行倍比稀释至  8  号试管,并从  8  号试管中吸取  0.5mL  弃去,第  9  管不加药液作为对照管。          (  11  )使用移液枪吸取  0.5mL  ×  106mL  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并将移液枪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转移至  1  号试管中。          (  12  )依此法在  9  个试管中各加入  0.5mL  新鲜稀释的含  106/mL  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          (  13  )将混合菌液试管放入  37  ℃恒温孵箱中,进行孵育。          (  14  )观察试管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情况(即菌液浑浊度)并记录。          (  15  )将琼脂培养板放在操作台上,准备菌液涂布。          (  16  )使用无菌棉棒蘸取  108/mL  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并将  108/mL  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涂布整个琼脂培养板表面。          (  17  )使用镊子夹取  1  张滤纸,放入  1  号试管中。          (  18  )滤纸浸透后,取出滤纸并放置于琼脂平板上指定区域。          (  19  )滤纸已分别贴在金黄色葡萄球菌琼脂培养板、大肠埃希菌琼脂平板表面的不同区域。          (  20  )将琼脂培养板翻转,倒放于  37  ℃的恒温孵箱中孵育  24  小时。          (  21  )观察纸片周围有无抑菌圈。          (  22  )使用游标卡尺测量抑菌圈直径。          (  23  )记录数据并比较青霉素  G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抗菌活力。          三、哌替啶的镇痛作用虚拟仿真实验建设          1.   系统概述          系统主要通过三维仿真技术哌替啶的镇痛作用实验环境及实验设备进行仿真模拟。系统操作者在三维仿真模拟的实验场景中,可通过操作键盘、鼠标点击实验设备、实验环节进行操作,开展针对性的交互使用训练。同时,系统配以图文内容等相关介绍,进行实验教学培训、授课等实验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使学生能够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完成专业的培训和锻炼,建成一套技术先进与实用相结合的实验教学系统。          2.   开发引擎          为保证系统的交互性和扩展性,  PC  端运行的最大分辨率为  1920*1080  。          3.   操作要求          要求根据具体实验内容,符合软件交互方式,支持鼠标操作。          系统提供快速导航功能,指导使用者开展实验。          采用动画的形式模拟实验全流程。          4.   特定功能          (  1  )可随时切换屏幕缩放,返回上一步及实验首界面,要以文字、图片、语音的形式对实验内容加以介绍,方便学生快速理解实验内容完成实验;          (  2  )系统帮助,要以文字、图片、语音等形式,对实验操作进行引导式的帮助,帮助学生快速学习软件操作;          5.   实验模式          学习模式,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实验的练习,提供实验过程的相关指导,学生能够根据提示进行操作,操作错误会有提示。          6.   模型动画技术要求          (  1  )必须按照  1  :  1  制作实验所需场景、模型以及配套设施;          (  2  )标准化建模,引擎场景要做到最大优化,保证系统流畅运行;          (  3  )有近距离交互功能模型需要精细建模,单体模型不能有穿插;          (  4  )场景内模型不能有闪面、重面、破面,不能有多边面,保证场景演示无闪烁现象;          (  5  )布线基于结构优化表现,所有模型必须都要有光滑组,光滑组处理符合标准;          (  6  )模型贴图需要最大限度的利用贴图空间,减少接缝;          (  7  )系统需进行场景烘焙,烘焙不能曝光过度,不能有黑边现象,烘焙方式视场景优化情况而定;          (  8  )系统场景动画要求符合仿真训练要求;          (  9  )系统场景帧率≥  30  帧。          7.   实验内容          (  1  )学习实验仪器中用到的物品名称,进行仪器认知。          (  2  )取健康小鼠,称重、清零,将小鼠分至指定鼠笼中,随机分成两组。称量后的  12  只小鼠,随机分成  2  组,每组  6  只。          (  3  )观察小鼠正常活动情况,  A  组小鼠和  B  组小鼠无异常。          (  4  )给  A  组小鼠腹腔注射  0.2%  哌替啶溶液,给  B  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          (  5  )在给药  20  至  30  分钟后,给各鼠分别腹腔注射  0.6%0.2ml  醋酸溶液。          (  6  )已分给  A  组和  B  组各小鼠腹腔注射  0.6%0.2ml  醋酸溶液。          (  7  )观察并记录  10  分钟内小鼠扭体的数量及扭体次数。  B  组小鼠扭体症状表现  :  鼠腹部收内凹、腹前壁紧贴笼底、臀部歪扭和后肢伸张。          (  8  )对小鼠进行标记。动物标记采用  3-5%  苦味酸溶液标记,标记原则  :  背部向上,从左到右、从上往下。          (  9  )设置智能热板仪温度为  55  ℃,测量小鼠给药前正常痛阈值。小鼠自放入烧杯至出现舔后是所需的时间  (  秒)作为该鼠的痛阙值。凡在  30  秒内不舔足或逃避者弃置不用。          (  10  )已重复测量小鼠给药前痛阈值一次,将所测两次给药前痛阈值的平均值作为该鼠给药前痛阈值。          (  11  )将小鼠依次放入天平内,称重。          (  12  )采用腹腔注射的方式对小鼠进行给药,给予  A  组小鼠  0.2%  哌替啶溶液,给予  B  组小鼠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给予  C  组小鼠  4%  阿司匹林溶液。          (  13  )给药  10  分钟和  30  分钟后,测量小鼠痛阈值。          (  14  )若放入智能热板仪中  60  秒仍无反应,应将小鼠取出,痛阈值以  60  秒计。以免时间太长将脚爪烫坏。          (  15  )设置智能热板仪温度为  55  ℃,测量小鼠给药后痛阈值。                |